- ·上一篇文章:国务院出台系列配套措施进一步减轻企业税负
- ·下一篇文章:今日春分,十里芳菲入梦来
日期:2019-03-21 11:43:02 来源:本站整理
安徽萧县:耄耋老人脱贫路上不服输
中新网合肥3月20日电 (刘鸿鹤 侯显华)3月20日,81岁的安徽萧县唐元村倪德才老人一边打理着自家房前屋后种植的蔬菜,一边告诉记者:“照去年(2018年)每棵莴笋一元钱的价格,今年我种的这些蔬菜保守估计收入也要超过1000元。”

81岁的倪德才老人正在给菜地除草。 侯显华 摄
2014年,因老伴患病,倪德才的家庭成了当地的贫困户。2016年政府给他家实施了危房改造,又在县里帮助下,他免费学会了梨树管理技术,把当年妻子因病而荒废的23棵梨树重新管理了起来。
同村的几个老友曾劝说:“你都81岁了,还爬高上低的,政府给你的钱都够吃的了,好好养老不好吗?”面对老友的劝说,倪德才心里明白,这是老友的关心,但他都婉言拒绝了,他说;“人活一口气,扶贫政策虽好,但脱贫还得靠自个儿。”
“贫穷不光彩,富裕才光荣。”是倪德才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除了照顾种植的蔬菜,老人把整个身心都放在了果树上,修枝、施肥、打农药……干累了就歇一下,歇好了再干。2017年,倪德才仅梨树收入就达8000多元人民币。“我有健康的身体,能凭自己的劳动致富,为啥要靠贫困救济过日子。”倪德才说。

81岁的倪德才老人在打理菜园。 侯显华 摄
老伴病后的第一桶金让倪老汉兴奋不已,他一边算着梨树收入,一边谋划起新的创收渠道,“房前屋后空地种上蔬菜肯定有一些收入,家里还有10棵枣树可以重新管理起来,一定是个大收入……”说干就干,他又请来“扶志班”的园艺老师给他传授枣树管理知识,从修剪到授粉再到疏果,每一个管理环节都反复询问,仔细揣摩,直到听懂为止。
“我是共产党员、退伍军人,我不会靠救助生活。”倪德才说。2018年,倪德才家的枣树、蔬菜收入超过4000元,加上梨树收入,他的年收入超过1万元人民币,成了村里小有名气的“脱贫典型”。(完)